近年来,许昌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抢抓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的重大机遇,聚焦“政府购买服务、绿色出行”创建主题,以提升群众绿色出行幸福指数、实现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支撑打造“经济强市、创新强市、开放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为着力点,坚持“政府主导、行业主责、企业主管、社会共建”创建模式,着力构建安全、快捷、方便、联动、高效、舒适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拥有城市公交线路51条,公交线网421公里,公交车辆1004台,公交专用道106.5公里;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条,运营里程33.78公里;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46.28%,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总体看,通过不懈努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在许昌得到了全面贯彻实施,公共交通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公交服务品质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市民对城市公交的满意度连年保持在90%以上,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着力加快城市公交优先发展
对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定位要求,建立公交都市创建工作高位协调机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具体负责,交通、财政、发改等市直部门和中心城区各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公交都市创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公交都市创建方案,定期研究部署轨道交通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公交线网规划、公交专用道建设、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等重点工作。围绕公交都市创建总体方案和创建指标体系,制定年度创建工作计划,细化工作台账,明确职责任务,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地落实。同时,建立完善上下联动、分工明确、重点推进、督导考核的创建工作推进机制,将购置新能源公交车、公交场站建设、线路优化调整、新能源出租车改革更新等工作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定期督导考核,及时解决问题,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二、坚持规划引领,着力完善创建工作制度体系
围绕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把公交都市理念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方面,全力打造优质便捷、立体高效的公交服务体系。聘请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先后编制和修编《许昌市“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许昌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许昌市公交场站专项规划》《许昌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规划》《许昌市公交专用道发展规划》《许昌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等10多项公共交通相关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充分衔接,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指导。同时,一体化推动公交优先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先后制订出台《许昌市城市公交成本规制实施办法》《许昌市城市公交专用车道通行管理办法》《许昌市城市公共汽电车服务质量考核办法》等20多项政策性文件,在资金、路权、财税、服务等方面,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创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坚持加大投入,着力加强公交场站体系建设
坚持零距离换乘理念,健全完善公交财政补贴制度,持续加大资金、土地等要素投入力度,积极打造集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停保场、首末站、中途站为一体的城市公共交通场站体系。2017年创建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公共交通专项资金36.25亿元。其中,投入6.44亿用于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投入7100万元用于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建设及运营,投入29.1亿元用于郑许市域铁路建设。在综合枢纽建设方面,已建成投用高铁东站、火车站、高铁北站等5个综合交通枢纽。尤其是高铁东站枢纽,成为集高铁、航空、轨道交通、城市公交、长途客运、城乡公交、出租车、公共自行车、慢行步道等9种交通出行方式为一体的零距离换乘枢纽,是目前许昌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客运枢纽。在公交场站建设方面,建成投用各类公交场站19处,使用面积23.76万平方米,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达220.3平方米/标台,公共汽电车进场实现100%;建设港湾式停靠站376个,无障碍公交站点308个,无障碍站点设置比率达22.14%。在公交专用道建设方面,建成公交专用道21条106.5公里,公交专用道设置率25.3%;建设51处信号优先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灯7个,在全省率先实施公交不受禁左、禁右、直行限制;公交早晚高峰运行时速从创建初期的18.9公里/小时提升至21.6公里/小时,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满足群众多元出行需求
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目标,持续调整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创新优质多元的出行服务体验,着力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和舒适度。一是持续优化公交网络。通过“开辟、调整、延伸、拆分”等方式,积极构建快线、干线、支线、微循环四级公交网络,不断拓展公交线网覆盖的深度和广度。2017年创建以来,共开通新线路16条、优化调整线路19条,形成了“干支结合、优势互补”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化体系,实现了高铁、航空、轨道交通、城市公交、长途客运、城乡公交、出租车、公共自行车、慢行步道、水上公交“十位一体”的交通出行方式,建成了城市公交、水上公交、公共自行车、慢行交通、市域铁路“五位一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绿色出行体系。二是推进城乡公交一体。扎实推动中心城区至县(市)城区的快速通道建设,开通城乡公交线路33条,实行1元票价,中心城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城乡客运线路已全部公交化运营,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和村村通客车目标。三是丰富公交服务形式。根据高峰期通勤、夜间出行、节假日休闲旅游、商务出行等多样化公交出行需求,开通夜班公交、适老化公交、学生公交、工业区公交、旅游公交、亲水公交、微循环公交等便民公交专线。在全省率先开通水上公交,3元票价尽览水润莲城美景。大力发展“公交+慢行”交通发展模式,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均配套建设了完善的慢行步道,建设自行车专用道22公里、站点350个,投放自行车8200辆,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绿色的出行方式。四是实施公交惠民举措。推出“限行期间全民免费乘公交”等惠民举措,对现役军人、残疾人、参战老兵和60周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实行免费乘车,为市民带来更多便捷与实惠。五是打造公交宣传平台。将红色文化、廉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素材植入车厢站牌,推出了红色车厢、禁毒号、31路工人先锋号、2路新能源高品质线路、K1路拥军线路等一批特色公交线路,将城市公共交通变成“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平台、城市文化的新窗口、廉政文化的新载体、文明城市的新品牌”,使群众“坐一站公交、学一段党史、受一次教育”。
五、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激发公交事业发展活力
大力实施公交公司化改造,建立政府参股、民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公交企业,创新形成了“国有资本参股不分红,政府拥有一票否决权”的许昌公交模式。在全省率先实施公交成本规制,创建期间累计拨付城市公交成本规制补贴资金4.63亿元。坚持驾驶员早餐、午餐配送和职工住宿补贴制度,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保持了公交队伍的稳定,使公交运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15名驾驶员挺身而出驾驶负压车转运确诊患者,200余名驾驶员接力转运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其中102路司机张红艳被授予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公交公司先后荣获河南省“十佳公交企业”、全国春运“情满旅途”活动成绩突出集体。同时,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加强大数据、互联网、5G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建成了许昌公交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实现对公交运营的全过程智能调度;开发新版“许昌公交APP”,安装智能电子站牌,拓展公交信息实时查询等功能;发行许昌公交一卡通,实现与全国300多个城市的互联互通;实现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移动支付、多方式乘车,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下一步,许昌市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查找工作中的短板弱项,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向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公交都市目标迈进。